灶台上的柴火噼啪作响,我蹲在泥灶前添了把枯枝。游戏里的清晨带着露水气息,远处传来货郎的拨浪鼓声。这是我成为「稻香村」新村民的第三日,麻布口袋里还剩半袋糙米,篱笆院里两只瘦鸡正啄食着野草籽。
一、放下锄头先选朝代
捏着系统给的《朝代风物志》,我在老槐树下犯了愁。游戏提供七个历史切片:
- 秦汉粗犷派:直辕犁配粟米田,税赋严苛但商路通畅
- 唐宋精致流:曲辕犁加水稻梯田,城里人爱买花笺瓷器
- 明清生活家:玉米红薯已引进,但要小心衙役吃拿卡要
最终选了南宋江南水乡——既能体验《耕织图》里的田园诗意,又有临安城的繁华商机。里正给我划了二亩薄田,叮嘱道:“芒种前不插秧,秋后就得啃树皮咯!”
1.1 初始家当怎么选
选项 | 农夫包 | 货郎包 |
启动物资 | 锄头+稻种+陶罐 | 货担+铜钱+拨浪鼓 |
隐藏福利 | 里正赊借耕牛 | 驿站免费寄存货物 |
我摸着货担上磨损的绳结,想起货郎阿贵说的:“挑着担子走三里,不如田里撒把肥。”果断选了农夫包,毕竟《齐民要术》里写着:“务农重本,国之大纲。”
二、田埂上的经济学
春耕时在村口茶棚偷听到的对话成了转折点。两个行商嘀咕着:“临安米铺在收黑糯米,说是要做重阳糕。”我连夜把秧田里的白糯稻换了种。
2.1 作物收益对照表
作物 | 亩产(石) | 市价(文/石) | 生长周期 |
粳米 | 2.5 | 800 | 90天 |
黑糯米 | 1.8 | 1200 | 110天 |
莼菜 | —— | 按斤计价 | 随采随卖 |
秋收时黑糯米果然卖出高价,但仓库里囤的麦子被老鼠啃了大半。里正娘子教我:“在粮囤四角放辣蓼草,比养猫管用。”这些《农政全书》里没写的细节,让游戏里的每个选择都充满烟火气。
三、货郎担里的乾坤
攒够本钱后,我在立夏那天置办了枣木货担。游戏里的交易系统暗藏玄机:
- 雨天卖斗笠能溢价20%
- 卖给书院童生的《千字文》要包蓝布封皮
- 经过驿站记得给马夫捎旱烟叶
最惊喜的是在城隍庙捡到半本《梦粱录》,解锁了“夜市经济”玩法。现在每天酉时挑着灯笼担子去御街,卖些荷花酥、薄荷水,还能听到瓦舍里的说书片段。
3.1 我的流动货摊
“小娘子要的桃木梳在底层格子,和香粉分开放才不会串味。”我边给客人取货边盘算:用柳编食盒装糕点能多卖五文钱,但藤编筐更适合装易碎瓷器——这都是被客栈掌柜摔了三套茶具换来的经验。
四、村里那些事儿
游戏里的NPC会记得你的每个选择。给私塾先生送了端阳粽,他就在腊月帮我写春联;没参加赵铁匠的婚宴,结果买锄头时被多收了十文钱。
- 帮寡妇孙婶修篱笆:获得腌菜秘方
- 给货郎阿贵指近路:开启秘密商道
- 拒绝里正的堂侄入股:触发查税事件
最难忘那年饥荒,玩家们自发在村祠前组织“借粮会”。我用游戏内信笺给隔壁村的采桑娘写了封信:“今以蚕种十张,换君处荞麦两斗,来春加倍奉还。”羊皮纸上的墨迹未干,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——原来这就是《救荒本草》里说的“以物易物,共度时艰”。
五、从茅屋到青瓦房
谷仓后的老梅树开了七次花,我的茅草屋终于换成三进宅院。游戏建造系统里藏着智慧:
- 厨房要建在东南角,避开穿堂风
- 粮仓地面铺石灰防潮
- 畜棚用竹篾墙既通风又防黄鼠狼
现在坐在花厅里打算盘,还能听到后院磨坊的吱呀声。账本上记着:清明前卖的明前茶换了头小毛驴,夏至收的苎麻织成三十匹布,秋分那日终于在东市盘下铺面。
暮色染红窗棂时,货郎阿贵送来新到的柿饼。他倚着门框笑道:“当年那个啃糙米饭团的小子,如今都使唤上丫鬟了?”我望着檐下成串的干辣椒,突然想起游戏开场时里正说的话——这田垄间的日子,终究是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